【光明论坛】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一个互为支撑、循序渐进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在于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人才可谓是“最大创新资源”。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才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增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契合度。教育、科技、人才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最宝贵的资源,三者既同根同源,又同轨同向。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科技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教育为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科技也为教育发展持续赋能。教育、科技、人才既有自身子系统,又属于共同大系统。立足于系统观念,既要从子系统看待教育、科技、人才各自的功能价值,也要从整体视角看待共同大系统的总价值,从系统最优解的理论视角界定和把握教育、科技、人才在不同场景下统筹推进的作用和规律,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从而产生全局性的战略价值,更好汇聚创新合力。从实践来看,有必要增强教育、科技、人才条块管理的互动性。如此方能有效避免创新资源配置的交叉重复。这需要打破行政壁垒,提高统筹层级,进行通盘谋划、一体部署,因地、因时、因需统筹配置资源,让教育、科技、人才实现相互辅助、有机统一。
二是增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匹配度。一方面,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供给匹配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关键是要做到政府不越位、市场不缺位。教育的公共服务属性,决定了政府是教育资源的主要供给者。科技、人才既有公共属性,又有市场属性,需要政府供给,也需要发挥市场作用。因此,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须理顺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的供给关系,解决好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方式。更需明确供给与需求边界、遵循效能最大化原则,促进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各尽其职、相得益彰,力争实现创新资源的最优匹配。
另一方面,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精准匹配度。从总量讲,我国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均居世界前列,但毋庸讳言,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够用”“用不上”“不好用”等现象,造成宝贵创新资源配置错位、低效转化。必须从增强教育、科技、人才适配性的角度,遵循创新规律和目标任务,提升资源配置的精准性,把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行不行”的要求,体现到创新资源配置的全链条、各环节,切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精准对接和有效配置,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此外,还需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跨域匹配度。传统的以行政层级和部门管理为主的“小域”资源配置方式,很难满足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大域”的需要。因此,须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统筹配置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势互补、同频共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跨域”最佳匹配。
三是增强教育、科技、人才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贡献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传统的要素驱动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尽快转向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必由之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也是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抓手。当前,一流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多流向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这也是影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瓶颈之一。能否有越来越多一流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顺畅地流向企业,是检验“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成效的关键标准。对此,应当尽快建立一流创新资源加速流向企业的相关政策和体制机制,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推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当前,在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成效作为考核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建立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区域特色和功能价值的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导向和引领作用,让创新和创造活力竞相奔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而有力的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关键因素。面向未来,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须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新视角,强化三者之间的契合度、提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匹配度、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贡献度。唯此,才能使“最大创新资源”发挥最大创新效能,形成支撑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动力。(光明日报)
(作者:侯万军、辛越优、马继伟,分别系浙江大学北京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 【编辑:叶攀】
12月2日,“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以“聚焦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为核心主题,与会嘉宾专家聚集博鳌,参加为期四天的实干家公开课、企业家面对面系列访谈、特色活动等。
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现场。 企业供图
论坛期间,新华社瞭望智库大健康研究院联合“数字品牌榜”研究机构,发布了《2023食品行业品牌美誉度指数年度报告》,其中,洽洽食品的品牌美誉度指数名列前茅。
洽洽食品获2023中国食品与健康年度品牌。 企业供图
这份报告显示,作为民族品牌,洽洽食品伴随国人成长二十余年,深耕坚果食品赛道,坚果专家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近年来洽洽品牌国际化程度连年提升,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内外都具有较高的品牌声誉。
经组委会专家推荐和大数据系统的评判,洽洽食品再次斩获“2023中国食品与健康年度品牌”。
洽洽2023中国食品与健康年度品牌奖牌。 企业供图
不仅如此,洽洽旗下高端瓜子葵珍也被选为“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的指定瓜子,这已是葵珍第四次亮相博鳌论坛。四度合作,四度并肩前行,博鳌论坛与葵珍是彼此成长的见证者。
洽洽食品代表姚亚兰女士出席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中国食品与健康智库峰会。 企业供图
论坛期间,作为“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的指定瓜子,葵珍在会场上设置了特色展位,完美展现了高品质产品、呈现了传承千年的中国瓜子文化,以卓越品质和东方匠心,迎接四海宾客,让每一位宾客品尝到中国品质好瓜子。
洽洽葵珍亮相博鳌论坛现场。 企业供图
洽洽倾情助力本届博鳌论坛圆满举办,不仅在论坛现场作为促进宾客交流的媒介,绽放异彩,更是入驻了企业家们的酒店房间,为近千名企业家们的休闲时刻增添新鲜活力与美味回忆。
洽洽葵珍入驻近千名企业家所下榻的酒店。 企业供图
洽洽葵珍十斤选一两,将一粒瓜子做到极致。正如在博鳌论坛上所提及的观点:“创新发展与坚守品质已经在中国食品行业中达到了共识。”洽洽食品真正做到了创新与品质同行,缺一不可。毕竟不是每一粒瓜子都能成为葵珍,也不是每一个品牌都可以受到权威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美誉,这必定有着过硬的产品品质和孜孜不倦的创新。
洽洽葵珍博鳌论坛展位。 企业供图
洽洽食品一手抓品质、一手抓品牌,守品如命,才能打造出了高品质发展的新路径,秉承“质造美味坚果,分享快乐时刻”的使命,洽洽将持续以“新”为引,为消费者带来安全、新鲜、美味、营养的坚果休闲产品,谱写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