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村振兴,见证美丽蝶变;聚焦湖北,读懂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通过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地区发生巨大变化、农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为立体展现湖北农村地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发展、新风貌、新活力。央广网湖北频道特别策划推出《和美乡村 荆楚画卷》主题报道,以调研采访形式,深入荆楚大地田间地头,为您解读乡村振兴的“湖北密码”。
央广网武汉7月21日消息(记者朱娜 实习生邓子依 通讯员黄宣)盛夏时节,走进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小桥流水、婆娑烟柳与一幢幢白墙青瓦的民宿相映生辉,惬意的田园风光尽显悠然郊野之趣。夜幕降临,浪漫烟花秀、乡村电音节、古装实景巡演、露营烧烤派对……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和特色活动,吸引各地游客竞相“打卡”。
十年前,这个位于武汉市最北端的偏远村庄,曾因土壤贫瘠,种地收入微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一度成为“空心村”。从昔日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诗与远方”,十年蝶变缘何而来?7月中旬,记者走进杜堂村探寻其乡村振兴发展“密码”。
能人返乡 昔日“空心村”蝶变“网红村”
杜堂村的变化始于政府引导、能人带动。2014年,黄陂启动首批美丽乡村试点,先后投入1500万元,对杜堂村进行整体规划,完成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以及部分民房的立面改造,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17年,黄陂区抢抓武汉市实施“三乡工程”政策机遇,选派回乡能人葛天才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共谋旅游富民新路子。
“以前村里资源匮乏,全村抛荒耕地达85%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20%,房屋闲置率达85%,农田、农房和田园风光等资源贬值,没有产业,留不住人。”葛天才告诉记者,看到家乡落后的面貌,自己打定主意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
在前期政府支持的基础上,葛天才追加投资,先后流转7000亩荒地,改造村湾9个,民房664栋,在荒田荒坡上种上四季开放的鲜花1000亩,在山林空隙中建成150亩的鸟语林,开发农耕体验、滨湖亲水、户外拓展、共享农庄、精品民宿等产业项目……将沉睡的“空心村”成功打造为4A级景区“木兰花乡”。
2017年4月,武汉木兰花乡景区正式开园,当年便实现综合收入9000余万元。家乡的变化,让在外漂泊的乡亲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返乡成为了景区员工。据葛天才介绍,景区带动就业1100余人,其中本村农民就业389人。
今年,葛天才在景区原有项目基础上,抢抓乡村“夜经济”新风口,以地域民俗特色为抓手,结合木兰故事与历史传承,投资2.4亿元,上新夜游项目“木兰不夜城”,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一开街便圈粉无数,火爆全城,特色鲜明的夜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春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端午假期单日游客量最高突破4万人次,创开街以来历史新高。
乡村变景区,共建促发展。木兰花乡景区建成开园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从“花”经济到“夜”经济,接二连三的投入与创新升级,不仅释放了旅游市场新活力,也让“村景合一”的杜堂村迅速出圈。
农旅融合 村民变股东铺就振兴共富路
入夜伊始,木兰不夜城内彩灯万盏,火树银花。霓虹舞曲穿越北魏,再现《木兰辞》中的市井繁华。15大主题舞台30场艺术演绎,融入长街古巷,游客穿梭其中,流连忘返。
“我们将闲置房屋进行统一改造后,打造成商业街、民宿区、文创街、美食街等多种业态,吸引市民下乡发展共享民宿、共享餐饮、农村电商、乡村艺术等产业。”顺着葛天才介绍的文创街方向,一路走向村落中心,只见一条别致的花溪小径蜿蜒曲折,沿斜坡走势缓缓延伸开来。
花溪尽头,是一栋栋隐匿于山水间的别致民宿。屋前有院,院中有花,拥一方原舍,便可赏一亩田园风光,好不惬意。
“这些民宿都是利用村民闲置房屋进行改造的,保留了原始村落古色古香的韵味,也可坐赏花乡的如画风景。”葛天才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共享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在木兰花乡开业当年,杜堂村便发动村民联合景区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和管理村民资产,村民可将闲置房屋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收益。
今年50多岁的杜堂村村民段先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自己在家里做农活守着几亩田地过日子,收入微薄,“现在家里的田地流转出去了,闲置房屋也出租了,我就在景区开店做生意,月均收入有2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像段先梅一样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还有很多。据统计,杜堂村共有6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农民从单一务农收入变为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景区务工、自主经营多种收入,户均年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
“如今农房变民宿、村民变股东、闲置资源变资本,村庄蝶变带动村民经济收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来到村里可吃、可住、可赏、可玩,拥有更丰富的出游体验。”葛天才说,目前正规划在杜堂村与崇杰村交界处打造国家级汽车露营基地,通过农旅融合形式,将村庄和产业、农民和企业真正融为一体,带动周边村庄盘活闲置资源,拓宽乡村振兴共富路。
“梦里花乡”打造和美乡村“湖北样本”
如今的杜堂村,每逢周末、节假日游人如织。这个曾经的“空心村”,不仅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今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
黄陂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国家3A级以上景区18个,年均游客接待量2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带动36万人吃上了“旅游饭”。近年来,不断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先后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27个,形成了以木兰大道为主轴的“一主两翼”美丽乡村示范带。
“姚家集街是黄陂北部乡村振兴主战场,辖区内美丽乡村建设覆盖面广,特别是杜堂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三乡工程’等方面都有着先行先试的经验。”姚家集街相关负责人表示。
眼下,紧邻杜堂村的崇杰村、柏叶村、北门村、沿河村、刘湾村,正聚焦富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美化、民生福祉改善、乡村综合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挖掘自身特色亮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此外,沿河村的蓝莓、“阳光玫瑰”种植产业、刘湾村的草莓采摘园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建设中。
以杜堂村为示范样本,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黄陂大地徐徐展开。 【编辑:邵婉云】
中新网日本福冈7月22日电 (记者 郝凌宇)在22日结束的福冈游泳世锦赛花样游泳混双自由自选决赛中,中国组合程文涛/石浩玙发挥出色,以225.1020分摘得金牌。至此本次世锦赛的花样游泳项目全部结束,中国花游队以3金1银1铜收官。
在2022年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上,石浩玙曾与队友张依瑶在混双自由自选中摘得铜牌。在本届世锦赛该项目预赛中,已经在混双技术自选摘得一枚铜牌的程文涛/石浩玙组合以221.1023分排名第一晋级,预赛申报的动作难度分值在参加预赛的16对组合中排名第一。决赛中,中国组合申报的动作难度依然不小,程文涛和石浩玙用开场两个利落的连续托举和充满力量感的动作征服了裁判,最终以225.1020分摘金。
赛后,石浩玙认为,决赛的表现很完美,比赛中腿部的动作难度得到了裁判认可。程文涛说这场决赛前两人准备非常充分,在比赛中呈现出了最好的比赛状态和比赛水平。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0722/6da814c2-84ba-4003-ac67-946b046a4911_zsite.jpeg" alt="7月22日,中国组合程文涛/石浩玙在福冈世锦赛花游混双自由自选中夺冠。图为中国组合在展示金牌。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
7月22日,中国组合程文涛/石浩玙在福冈世锦赛花游混双自由自选中夺冠。图为中国组合在展示金牌。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相比预赛,两人在决赛中的动作有所变化。程文涛解释说,预赛中虽然成绩不错,但其中一个托举动作分数被扣回基准分,所以决赛中进行了相应调整,另外新加了一组动作,所以最后的决赛成绩比预赛有所提高。
本届世锦赛上中国花游“一哥”石浩玙取得不俗突破,此前他在集体技巧自选项目中随队夺冠,成为首位在世锦赛上获得金牌的中国男子花样游泳运动员。从第一次在世锦赛上参加集体项目,到第一次经历如此长时间的项目准备,石浩玙增加了不少新鲜体验,但他认为本次世锦赛最大的收获是内心得到了历练。
“这次比赛等分数的环节非常煎熬。在准备上台时前面队伍的分数迟迟不出,做完动作后要在上面等自己的分数。”石浩玙认为,这次经历会让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更强。(完)